答案:宋代熙宁兴学,时间是宋神宗熙宁年间,领导人是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。这次兴学的内容主要有:①改革太学,创设“三舍法”第一,扩增太学校舍;第二,充实和整顿太学师资;第三,创立“太学三舍选察升补之法”简称“三舍法”。“三舍法”是指将太学分为外舍、内舍、上舍三个等级,初入太学,为外舍生,最初没有限额,后定额为700人,每年举行一次升舍考试,成绩在前二等者,参考其平时行艺,升入内舍学习,成为内舍生,定员 200人,内舍每两年举行一次升舍考试,成绩在前两等者,参考平时行艺,升入上舍,成为上舍生,定员100人。上舍每两年举行一次考试,方法与科举相同,成绩分为三等: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俱优为上等,上等免殿试,直接授官;一优一平为中等,中等免礼部省试,直接参加殿试;全平或一优一否为下等,下等免贡试(州试),直接参加礼部试。评价:“三舍法”是在太学内部建立起来的,对学生的考察和选拔力求做到将平时行艺与考试相结合,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提高太学的教学质量,同时又将上舍考试与科举结合起来,融育才与选才于太学,学校不仅担任养士的任务,而且具有取士的职能。这是中国古代太学管理制度上的一项创新。②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。诸路设置学官,主管地方学校的恢复、整顿和教育教学工作;诸州皆设学校,每州荦给学田40顷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,并设立小学教授;对教师采用选拔录用的原则,以保证师资质量。③改革科举制度。废除明经诸科:进士科考试罢诗赋、贴经、墨义,仅试以经义、策、论。④编撰《三经新义》作为统一教材。《三经新义》不仅是士子必须学习的官定统一教材,也是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和标准答案。三经包括《诗经》《尚书》和《周礼》,其中《周礼》为王安石亲自训示。⑤恢复与创立武学、律学、医学等专门学校,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。